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注册账号     [ 会员中心 ]
资料下载  |  人才储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搜索: 编号    档案码    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河南省老龄产业发展基金会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中国老年人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长期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将成各地建设重点
发布时间:2018.10.29    新闻来源:河南省老龄产业发展基金会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孙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联合研发的《中国老年人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报告》10月20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老年人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上海、北京、河北、江苏、吉林、天津、福建、广东、陕西、辽宁。此外,我国各省份养老政策将呈现六大创新趋势,其中长期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将成为各地建设重点。

  《中国老年人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五年间: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力争上游。2012~2017年,在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四个省份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北京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天津于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上海于2016~2017年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山东于2012~2016年连续五年进入前十名,并于2014年位列全国第一。

  此外,记者从《中国老年人省级政策创新指数报告》中发现,省级创新呈现八大亮点:例如,北京等五省份创新机构养老服务政策,安徽标准化建设单项全国领先。29个省份明确规定护理型床位占比,北京以不低于70%的标准领先;11个省份已制定养老机构服务细分标准,安徽体系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7个省份明确养老机构注册登记程序,上海、福建出台企业类专项意见;27个省份明确规定政府运营养老床位占比,山西等五省要求最严;14个省份制定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北京配套政策建设相对突出。

  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全面领先,上海、吉林、山东单项突出。11个省份编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北京规范化程度最高;6个省份明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上海规定最为详细;15个省份明确对社区养老设施进行补贴,吉林、上海补贴标准清晰;12个省份已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细分标准,山东体系化建设位列第一;5个省份确定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北京、上海试点先行;3个省份明确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延伸至社区养老设施,上海全市铺开;16个省份明确为老旧社区和老人家庭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上海标准清晰。

  上海领衔推动长期照护服务政策,天津、河南、山东单项突出。10个省份统一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上海、河南出台专项地方标准;6个省份明确老年人能力评估流程,上海设计最为清晰;19个省份建立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北京、天津是最早探索地区;8个省份制定养老服务评估实施办法,天津、江苏是最早探索地区;4个省份确定开展省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山东是最早探索地区;上海将生活照料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创全国省级层面先河。

  北京位列医养结合政策创新首位,河南、山东、上海单项突出。26个省份确定开展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河南等3省下沉至县级行政单位;4个省份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服务标准,山东体系化建设最早;4个省份明确出台家庭老年人照护能力培训政策,上海提供专项资金支持;18个省份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居家老人慢性病管理,制度建设是共同特征;北京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专项文件,成全国唯一。

  整体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我国各省级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强,全面放开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已经逐步成为老年人政策创制的重要方向。未来,我国各省份养老政策将呈现六大创新趋势:一是,长期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将成为各地建设重点;二是,医养结合将由点到面快速推进;三是,精细化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将在各地逐步加强;四是,以服务清单为基础的社区居家服务政策将在各地不断推出;五是,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将得到加快推进;六是,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优惠举措将逐步推广和落实。

  据了解,该报告是《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客观呈现各地老年人政策省级创新度,以此推动各地不断创新、优化老年人政策,使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经过2012年~2017年连续六年的监测,本次省级政策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挑选出目前对养老服务业影响比较大的9个方面和39个评价点作为衡量内容,对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份的养老服务政策创新情况进行评价。数据来源均来自各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官方网站。

 
 
主办单位:河南省老龄产业发展基金会   www.hndf.org.cn  2024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850号-2
地址(ADD):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28号院   服务热线:0371-55028219      E-MAIL:hnlaojihui@163.com(电子邮箱)